優惠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夢圓 攝
紅火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攝
配送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攝
“90%是老客戶,這是我們經營的動力。”要論金城氣場最足的老板娘,嘉峪關西路水云鄉面莊的蔣姐絕對算一位。“70后”的她在店里和相熟的顧客聊天,說著一口爽朗的蘭州話,煙火氣盡在其中。
多年來,水云鄉面莊穩穩扎根在二熱十字附近。老板娘拿起一疊預訂單說,老味道、菜量大加上大眾消費價格,讓面莊在競爭中勝出。她說:“因為有如此多的老客戶,疫情對我們面莊的沖擊相對小一點。”
疫情的沖擊讓很多小店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留下還是回老家?轉行謀生還是堅持經營?疫情下,這些小店正在想辦法:想辦法留住客戶,想辦法提升服務,想辦法拓展銷路……想辦法,成了很多蘭州小店的日常。
去與留
二虎的抉擇
1993年出生的高二虎來自陜西。2020年8月,原本在老家工廠打工的他來到蘭州,在城關區段家灘路東湖新源社區肉菜市場里開了一家二虎醬香烤骨店。
來蘭州開店后,高二虎和他的小店就直面疫情。“店開著開著,就這么扛過了近3年。自己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高二虎告訴記者,平時店里生意不錯,一天能賣五六十只烤鴨,遇上疫情,烤鴨銷量明顯下降。
疫情下,高二虎數次猶豫是否還要繼續把店開下去。“疫情期間,大家生意都不好做,我也考慮過很多次,到底要不要回家打工。”高二虎說著,熟練地把烤鴨切成片,裝進外賣盒,遞給顧客。
為了減少疫情對生意的影響,高二虎想盡辦法拓展銷路,去年暑假的時候,他決定入駐外賣平臺。“外賣幫我拓寬了銷售渠道,讓更多人知道了二虎醬香烤骨店,店里現在以外賣訂單為主。”高二虎說。
一年時間不到,二虎醬香烤骨店在外賣平臺好評率高達4.9分,還登上了城關區烤物小吃熱銷榜單。看到這些成績,高二虎不猶豫了,他決定繼續留在蘭州,開好他的小店。
進與退
留在美食“戰場”
這段時間,劉凡瑜過得充實而忙碌。繼開了小滿食節燒烤餐吧之后,4月底,位于城關區雁園路街道天慶格林小鎮的凡瑜禮宴中心正式開門營業。
開新店,是劉凡瑜和老公共同的主意。這幾年雖然遇到了疫情,但小滿食節燒烤餐吧“逆風”生長,積攢下豐碩的客源和良好的口碑,這給了劉凡瑜很大的信心。“小滿食節是我和合伙人開的,也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創業嘗試。這次的開店嘗試為我積累了很多創業經驗,所以我愿意再邁出一步,開新店。”
與高二虎不同,劉凡瑜在外賣服務這一塊,選擇退一步。“我們從未打算通過入駐外賣平臺來減輕疫情影響。”劉凡瑜擔心外賣會減損燒烤的美味,所以對入駐外賣平臺一直都很謹慎。“尤其是在特殊時期,如何在提供外賣服務的同時更好滿足客戶需求,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為了繼續學習現代餐飲業的經營與管理,更好地立足于蘭州餐飲界,劉凡瑜決定參加首屆甘肅省“隴上風味”餐飲行業創業創新大賽,向同行取經。“物致于此,小得盈滿。我們將為了留在美食的‘戰場’,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劉凡瑜說。
愿與盼
把店繼續開下去
“入會員當日免費剪發,200元剪發8次。”一走進麥積山路的名門發藝理發店,就可以看見墻上和鏡子上都粘貼著會員福利的廣告。理發店老板是1985年出生的天水人張虎。19歲便出來打工的他,終于在2017年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理發店。
開店5年,疫情占了3年,但是張虎從未想過要放棄。“開一家理發店是我的人生目標,我不會輕易放棄。”張虎告訴記者,現在房租每月1萬元,兩個員工工資每月1萬元,加上店鋪運營管理費用每月也得1萬元。“只要把店開著,我就有奔頭。”
前不久,張虎在新聞上看到,蘭州市推出了服務業紓困扶持措施,其中就包括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房屋,減免3個月租金。“紓困扶持措施真的就是及時雨,有好幾條適用我們小店。”張虎更堅定了堅持下去的決心,充滿了對理發店未來發展的美好期盼。“這些政策落到實處的同時,也落進了我們小店經營者的心里。”